成功逆袭!他近20年的奋斗史火了
(资料图)
从只有初中学历的厨师,自考专科到本科,考研后又读博,最终毕业于南开大学成为一名高校教师……
近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韩雷老师的经历在网络走红,打动了不少网友。
他说,把自己的经历发在网上,是希望激励大家:“一定坚持自己的梦,做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图为正在给学生上课的韩雷 受访者供图
放弃六年烹饪生涯
决定自考专科本科
2002年9月末的一天,韩雷决定从工作的饭店离职,一开始,大家都劝他“说这样做不值得,我就回答,想去试试。”韩雷形容,那是一种像割肉一般的痛苦,毕竟曾经为了把“花”刻好,他五天雕刻了一百斤土豆,为了学会大翻勺,他买来蚕豆放在锅里,再加水练,为了掌握菜品的口味,他先吃顾客吃剩的菜回去慢慢试验揣摩……
六年的烹饪生涯是他心中非常珍贵的一段回忆并给了他受用至今的信条:“诚诚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而他求学想法的萌芽是偶然听到饭店里的外国员工用英语交流,他听不懂,但想听懂,那一年,他21岁。
用最“笨”的方法学习
自己选择的路要坚持走下去
“你学10个小时,我可能学13个小时到15个小时,这种持续性是我的优势,除此之外,全是劣势。”辞职来到天津商业大学后,韩雷是班里年龄最大的。他说,“一开始上课真是一脸迷茫,什么都不会,只能狂做笔记,人也不自信,上课的时候总坐到最后一排。”
韩雷的笔记 受访者供图
可韩雷转念一想,自己已经决定了,还有退路吗?“所以,从第二周上课开始,我主动坐在第一位,学校三号教学楼五楼518也成为我长久的自习室。”
从2002年到2006年,韩雷给自己安排了“雷打不动”的学习日程: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到学校西院旁边的小水塘练习口语半小时,七点左右吃早点背单词,八点上课,午饭过后练习一个小时听力,下午两点上课,五点半吃晚饭,六点上自习,一直到自习室关闭。
学习期间,曾是厨师的韩雷,似乎也放弃了对食物的严苛,省下来的饭钱都被他用来买参考资料和学习用具。“有一年我听坏了5个随身听,倒是从带有天津味的英语转成了美音。”
自习室的大爷也见证了韩雷的努力,并不时给予他特殊“优待”。“天冷了之后,我早上总是在自习室门口练口语,因为自习室七点才开门,有次大概六点半左右,我的声音挺大,就把开门的大爷吵醒了。”韩雷记得很清楚,那天下着雪,天蒙蒙亮,“大爷说,小伙子你进来吧,里面暖和点,看你天天来也挺不容易的,别告诉别人我把门给你开开了。”
韩雷在查阅资料 受访者供图
三年多后,韩雷把英语自考专科和本科课程全部修完,提前一年拿到了毕业证。他说:“我发现,烹饪和学习之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重复,慢慢地积累,不断地重复,心也深入进去了。”
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韩雷不停地给自己定下更高的学业目标,同时把“重复”这一心得贯穿到每一个学习阶段。“哪怕到现在,我也没有改变,只是每天比以前多了几个项目,五点起床,我要练会儿字,背三首诗,看论文……快六点坐第一班地铁去上班。”
韩雷也经历过考研落榜,考博失败,但他说,“那又怎样,只要我开始了,只要不停,就永远在进步的道路上,哪怕是每天仅仅进步一点点。”
韩雷的博士学位证书 受访者供图
博士毕业后
他成为高校教师
39岁那年,韩雷博士毕业,随后进入一所高校成为教师。他说,自己很喜欢站在讲台上的感觉。“我个人的课有三不讲,不是创新的不讲,不是自己思考的不讲,不是自己见解的不讲。”
繁忙之余,韩雷还是喜欢用心做好一道菜,众多菜品中,他偏爱一味“鱼香”,他说,“比如鱼香肉丝,鱼香味集咸、甜、带辣、微酸于一体,可谓是人生之味。”
开心的时候,韩雷会吃这道菜,提醒自己不忘过去,珍惜当下,郁闷的时候,韩雷也会吃这道菜,安慰自己人生浮沉,难关总能渡过……
网友: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只要不放弃,就有希望!
只要朝着心中光的方向,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韩雷点赞!
在清华读完本硕博
这位“院士弟子”当了电工
身穿灰色工装,一手拿着电动螺丝刀,一手摆弄着万用表……乍看上去谢邦鹏就是个典型的一线电力工人。
没人能猜到,他本硕博都毕业于清华大学,师从中国电气工程领域泰斗级学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卢强,是 “三清博士”“院士弟子”,藏起这些所谓的“光环”是谢邦鹏自己的选择。
“我喜欢在一线工作
那里有我成长需要的土壤”
15年前,他推掉不少高薪高福利的工作机会,选择成为国家电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一名基层员工。
“我喜欢在一线工作,那里有我成长需要的土壤。”他从小就想当工程师,知道心中的创意和奇思妙想要转化为现实最需要的是什么。
“实践要多一些,越多越好。”自己的学生做了电工,卢强院士什么态度?
“青年才俊扎根于生产一线,不但不是轻用人才,反而是锻炼和造就,能担当未来大任的精英之正道,有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更有利于促进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沟通与交汇。”老师生前的教诲谢邦鹏一直记在心里
昔日“清华学霸”
变身“电工班长”
“三清博士”到了基层一线也能轻松成为“尖子生”吗?
谢邦鹏一直记得,2009年年初,他跟着班组师傅到设备抢修现场排查故障,他对照图纸检查了每个回路,却一直没查出原因,师傅上手后,分秒之间就解决了问题。
自信受挫的谢邦鹏决定给自己“清零”,一切从头学起。他花了大量时间钻研技能,是班组里拧螺丝、接线头、看图纸、做笔记最多的人。
三年后,因为理论和专业能力都出色,他被任命为继电保护班的班长,“清华学霸”终于成了“电工班长”。
一线实践经验
让他收获国家发明专利
一线的实践经验是各种创新发明的沃土,在日常的变配电站验收工作中,谢邦鹏发现在大电流试验中,短接开关柜出线连接排时,没有合适的专用短接工具,只能采用自制的临时工具,不仅接触不牢靠,还有触电风险。
面对难题,“三清博士”谢邦鹏变身“电博士”,他从晾衣夹上获得灵感,发明了安全省时、能一秒接入的大电流试验万用组合短接工具,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2014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一般人可能搞不清这项发明到底先进在哪里,不过,我们只要知道在上海迪士尼供电进博会保电等任务中都能用得上它就足够了。
“电博士”又取得一系列
让人“不明觉厉”的成果
2013年,谢邦鹏参与打造了全国首个高可靠性示范区,依托一系列创新推动浦东陆家嘴区域,供电可靠性达99.999%以上
2015年2月,“谢邦鹏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他带着工作室的同事们一起累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6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4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7篇,荣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37项……
2018年4月起,谢邦鹏成为张江科学城能源服务中心团队的带头人,为满足会聚张江的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对能源的多元化需求,他创新性地提出“能源管家”服务模式,建立“云平台”,用一张布满数据的大屏幕实时管理“各家”的用能情况。
手拿“万用表”的谢邦鹏能服务高科技企业,也能守护万家灯火。
2020年,谢邦鹏带领团队为辖区内的发热门诊医院开展隐患排查,保证供电万无一失。赶上紧急增容供电的任务,他就亲自上阵。“当天完成核定容量,当天方案正式答复,当天完成出图,一周内,外线工程施工条件,全部到位。”
这是一个“博士工匠”的匠心、决心和责任心。此后,谢邦鹏团队又基于大数据分析,形成了复工电力指数、电力经济指数等。一系列数字产品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多年的探索让他看到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创新实践中的生命力。现在的谢邦鹏正和同事一起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和能源互联网升级落地。
2019年,谢邦鹏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优秀校友的身份回到母校,在研究生毕业典礼上致辞他的主题是:“自强不息 在平凡中不断超越”。
从毕业到今天,谢邦鹏从不认为“三清博士”和“电力工人”两个身份之间有什么“违和感”“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这是我们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使命和担当。”他这样说。
(综合来源:新华网、网友留言、新华每日电讯)
关键词: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